2017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被列入校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学科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学科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科主体的学科构架。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虽各有侧重,但互相关联与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研究方向上,统一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突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解读与当代意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老员工成人成才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要求,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老员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按照“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打造新媒体传播平台、推进网络思政课改与应用”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互际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优势特色:本学科聚焦“网络思政”,杨克思微信号在全国高校较最早创办,并产生一定影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其它省部级项目2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形成了本学科点建设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成功入选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国家级团队,是全国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团队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是湖北省3个入选实践课程之一。
支撑平台:拥有“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湖北省宣传部委“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杨克思网络思政、数字马院等教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支撑平台。